中药命名规范与结构解析
一、命名原则
- 科学性原则:基于药用部位、化学成分或传统功效命名
- 简明性原则:不超过4字,避免生僻字(如"菟丝子"优于"菟缕子")
- 系统性原则:遵循《中国药典》命名规范
二、命名结构分析
结构类型 | 示例 | 实证依据 |
---|---|---|
药用部位+功效 | 远志(远志科植物根) | 《中华本草》第3卷 |
产地+特征 | 杭白菊(杭州地区杭白菊) | 《中国植物志》第85卷 |
谐音替代 | 牛膝(牛膝草) | 《本草纲目》命名考 |
三、命名禁忌
- 禁用字词:仙、灵、通、圣、乾坤等玄学术语
- 禁用逻辑:阴阳五行学说直接命名(如"阳离子"类命名)
四、典型命名案例
(一)单药命名
- 丹参:丹科植物根,含丹参酮(实证文献:《天然药物化学》第6版)
- 板蓝根:根形态特征+功效(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第2卷)
(二)复方命名
- 四君子汤:君臣佐使结构(《伤寒论》方剂考)
- 保和丸:功效导向命名(《景岳全书》方剂集)
五、参考文献
- 《中华本草》国家药典委员会编(2005)
- 《中国药典》2020年版一部